2025年7月2日,必贝特医药(BeBetter Med)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First-in-Class)HDAC/PI3Kα双靶点抑制剂BEBT-908通用名称:注射用盐酸伊吡诺司他,商品名:贝特琳®)已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两线系统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作为该治疗领域首个全新机制的双靶点小分子药物,BEBT-908的上市将为严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的高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临床突破:双靶点协同机制,破解末线治疗困境,开创r/r DLBCL治疗新时代
BEBT-908具有全球首创的HDAC/PI3Kα双靶点协同作用机制,是国内唯一自主研发获批用于治疗r/r DLBCL的创新药。在关键性IIb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显著疗效。尽管研究期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试验仍实现了33.8%的总体客观缓解率(ORR);排除因严重疫情防控导致患者脱落或治疗偏离等因素后,ORR提升至54.6%。同时,BEBT-908将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延长至8.8个月,远优于现有系统化疗方案的OS(4.0-4.7个月);在获得缓解的患者中,中位OS更是达到18.0个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既往CAR-T治疗失败和双抗治疗失败的患者中,ORR均达到67%以上,可填补该领域亟待解决的治疗空白。
在r/r DLBCL人群中,难治性患者人群对化疗和其他药物治疗不敏感,预后更差,疾病进展快,患者的生存期短;而复发患者对化疗及其他药物治疗通常相对敏感,预后相对良好,生存期相对较长。BEBT-908的II期临床试验入组人群中,难治性患者比例高达91.3%,远高于同类适应症药物临床研究中的难治人群比例。BEBT-908在难治性患者群体中表现出较高的应答率和较长的生存期,患者获益明显,彰显了其独特的治疗优势。
在安全性方面,BEBT-908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可逆的血液学副反应,未发生严重出血或死亡事件;非血液学毒性明显低于用于同适应症人群的已获批上市新药。总体上,BEBT-908的安全性良好且可控,无明显安全性风险。
商业化布局加速:产能、支付及渠道三方协同,保障药物可及性
为加速惠及患者,必贝特医药已在生产、支付和销售三个维度全面部署商业化策略:公司与药明康德旗下合全药业(原料药)及广东星昊药业(制剂)建立了深度合作,上市首年的产能已可充分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同时,公司自有的GMP产业化基地正在筹建中,将进一步保障产品的长期稳定供应。
BEBT-908上市初期的预计定价将显著低于CAR-T疗法(单次约120万元人民币)及双抗药物(年治疗费用约47.6万元人民币)。公司积极部署国家医保谈判准备工作,力争产品上市后尽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显著降低患者自付负担。此外,BEBT-908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前,公司也将积极参与各省及地方“惠民保”等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或申请纳入国家倡导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并同步规划患者援助计划(PAP),构建多层次支付保障体系,以降低患者治疗负担,提高药物可及性。
公司正在组建高绩效销售团队,计划于年内覆盖全国200家重点医院,其中包括80家临床试验合作中心。同时,公司正与国内大型医药流通渠道商洽谈区域合作,以期快速下沉市场,实现广泛的医院覆盖和患者触达。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DLBCL患者人数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9.7万人。BEBT-908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2线治疗r/r DLBCL的III期前探索性试验结果已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发布(摘要号7050),ORR高达76.2%,完全缓解(CR)率达47.6%。目前,公司正在快速推进该确证性III期临床试验,尽快实现BEBT-908获得完全批准并广泛覆盖2线和2线以上全部r/r DLBCL患者,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钱长庚博士表示:“BEBT-908的成功上市是必贝特医药提升创新能力和推进管线布局的重要里程碑。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以BEBT-908为起点,全力拓展全球市场,加速推进创新药物管线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布局,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原创新药的竞争力。”